×
亚太经济

亚太经济总体保持稳健增长

2018年,亚太地区总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继续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之一。展望未来,受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和金融市场波动性增强等因素的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前景面临的不确定性正在上升。

复苏势头延续与分化并存

得益于全球制造业、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持续复苏,加之国内个人消费稳步增长,亚太地区大多数经济体的增长势头得以继续。2018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指出,该地区今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为5.6%,较2017年的5.7%略有降低。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趋缓,预计经济增速将由2017年的2.4%降至2.1%;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依旧强劲,2018年的增长预期为6.5%;太平洋岛国以及其他小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慢,其经济增速最新预测已下调至1.4%。受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整体通货膨胀率预计将上升至2.7%。

作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中心,2018年,亚太地区的贸易实现了温和增长。

2018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区域趋势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APEC成员国货物贸易额占全球的比例超过52%。由于贸易紧张情绪上升、市场贸易壁垒增加,货物出口增长显示出放缓迹象,出口总额增长11.1%,低于同期的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出口量增长4.6%,低于去年同期的5.7%;进口增速总体快于出口,显示出亚太经济体内需的持续扩大,进口总额增长12.7%,进口量增长5.5%。服务贸易稳定而持续增长,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2018年上半年,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10.3%,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5.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进口额增长9.5%,比去年同期高出3.1个百分点。

亚太经济体吸收FDI(海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总体相对稳定,但各国间差异较大。2018年,全球FDI增长乏力,主要原因包括税改后美国跨国公司总部大量撤回海外投资收益、发达经济体投资审查加强、利率上涨以及地缘政治等不确定性增强。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FDI规模预计为470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1%。相比之下,上半年,东南亚经济体FDI流入规模高达730亿美元,新加坡、印尼和泰国是主要投资目的地;南亚吸引FDI的规模为250亿美元,其中印度FDI流入达220亿美元;东亚FDI流入规模有所下降,同时,中国成为上半年全球FDI最大吸收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为700亿美元。

2018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指出:

作为本地区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的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季度产出起伏变化特征显著,通胀率始终与日本央行设定的2%目标相差甚远。2018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意外下挫,折合年率萎缩0.6%,结束了连续八个季度的正增长,私人消费和商业投资疲弱是主要原因。第二季度,该国经济恢复增长,环比年化正增长3%,高于1.9%的初步估计;第三季度受台风等临时性负面因素影响,GDP环比年化负增长1.2%。IMF预计,今年日本经济仍能维持温和扩张,增速预计为1.1%。

韩国经济增长阻力加大。2018年前三个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2.8%、2.9%和2%,对GDP贡献率占到一半以上的个人和家庭消费增长并未失速,但由于政府打压房价,建筑活动显著放缓,企业设施投资持续萎缩,拖累了经济。IMF将韩国2018年的经济增速下调至2.8%。印度经济在经历废钞政策和商品服务税改革等短暂干扰后,继续稳步增长,IMF预计,其2018年经济增速将由2017年的6.7%提高至7.3%,且2019年增速将再提升0.1个百分点。东盟整体增长势头良好,据悉将实现5.2%的经济增长,但10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有所分化,其中文莱和泰国增长前景明朗,而印尼、马来西亚、缅甸和菲律宾的增长预期有所下调。

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

尽管总体上增长势头得以延续,也必须看到,2018年亚太各国仍面临不少挑战,经济下行风险不容忽视。

一方面,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威胁地区经济增长前景。自2018年初提高洗衣机、钢铝、太阳能电池关税开始,美国不断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力度,矛头直指中国,挑起中美经贸摩擦。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反而可能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抑制全球贸易和投资,甚至导致区域生产网络重塑和跨国生产链条失序。亚太各国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经济增长对贸易依赖程度高,发达经济体日益内向化的经贸政策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发展具有不良影响。IMF认为,在未来两到三年里,受贸易紧张局势拖累,亚洲经济增长可能会下降0.9%。

上一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际经贸合作保障法制研究
下一篇:·声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