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太经济

观照与交融论语言的经济社会学研究路向

引 言

一提到语言,人们往往会将其与语言哲学、语义学、语用学、语法学等联系在一起,探讨语言与人类自身、外部世界的关系,研究语言的训诂、语言的修辞、语言的嬗变等一系列问题。实际上,语言与日常的经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既是经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又为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提供了交流工具。围绕着语言,社会科学领域的诸多学科都有各自关注的兴趣点和分析的侧重点,在此基础上也有交叉,语言与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联系尤为紧密。聚焦到语言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也是繁芜复杂的,在学科交叉和融合方面,形成了“语言经济学”“经济语言学”“语言社会学”“社会语言学”等交叉和边缘学科。比如,语言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语言如何形成和演变的以及语言的演变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研究语言和人们的语言行为及语言政策与人力资本、就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语言产业发展及其测度等。①语言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与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属于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为语言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维度。再如,语言社会学则主要研究语言、文字发展规律的社会因素及社会功能,从语言的变体和语言演变来解释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可以看出,上述不同交叉学科都有各自关注的重点和议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学科界线比较明确。而语言本身根植于经济社会背景之中,内在地需要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这就需要打破细分学科研究的界线,导向古典经济社会学(旧经济社会学)分析传统,再进一步结合新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从而形成考察经济社会生活中的语言以及相关议题的新研究路向——语言的经济社会学。

更进一步地,尽管新经济社会学发展本身就是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结果,并且早已形成一些相对稳定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科间和学科内的交流和沟通不再继续下去。作为一种持续的学科交流模式,新经济社会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对话和沟通引导的是经济学和社会学更为深入、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更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周遭经济和社会关系的认识水平,语言的经济社会学正是持续深入的学科交流的新产物。语言的经济社会学体现了经济学和社会学研究路向的观照、对视、抵牾与沟通、通约、交融。

语言的经济社会学何以可能

在经济社会学学科发展中,一部分学者始终致力于建构经济社会学的一般化、范式化理论,新经济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说正是这种努力的结果。②与20世纪60~70年代经济学家积极研究社会问题的风潮相比,进入80年代之后的经济社会学研究几乎陷入停顿,80年代中期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源于经济社会学内部不满旧经济社会学面对“经济学帝国主义”表现出的乏力和颓势。新经济社会学的领军学者们认为,应该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直指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进而表现出超越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优势来。

马克·格兰诺维特提出的社会网络理论和嵌入性分析标志着新经济社会学的勃兴,他认为将个体的决策视为孤立的、原子化的研究方法无助于解释和分析个体的经济行动,应该将经济行动放在具体的、持续的社会关系中去理解。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经济社会学研究从最初的关系性嵌入转向结构性嵌入,旨在揭示经济制度是如何被社会建构的。格兰诺维特在批评社会化不足和社会化过度两种倾向之后,将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归纳为经济和社会关系的两个命题:第一,经济行动总是有社会性定位的,它不能仅用个人动机来解释;第二,经济制度不可能以某种必然的形式自动产生,而只能通过社会建构的过程形成。③若干年后,他和斯威德伯格进一步将其归结为三个命题:第一,经济行动是社会行动的一种特定类型;第二,经济行动具有社会性定位;第三,经济制度是一种社会性建构。④应该说,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核心从两个命题发展到三个命题,实际上是从微观、宏观两层次的划分细化和深化到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的划分,另外,也是进一步将分析的对象聚焦到经济行动上来。

基于上述理论基础,我们从以下三个层面阐述语言的相涉议题如何契合经济社会学(新经济社会学)对于研究对象和理论议题的基本设定。

(一)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的语言技能

从微观层面来说,语言技能体现为个体的一种人力资本,可以提高经济回报以及提升获取其他收益的能力。语言技能既有经济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比如,来自方言区的进城务工人员学习和掌握普通话既便于找工作,又是社区融入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的经济行动无疑也是社会行动的一种特定类型。

上一篇:从会议看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