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经济合作新态势与我国的地缘经济战略”
2013年12月13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召开“周边经济合作新态势与我国的地缘经济战略”学术研讨会,来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赵干城研究员作了“中国与中亚、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主题报告。随后,其他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周边地区经济合作出现的新变化、中国周边外交中的经济战略因素,以及中国周边地缘经济一体化和地缘政治之间的互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1.中国与中亚、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 赵干城研究员指出:周边外交座谈会2013年10月于北京召开以后,中国的周边外交将出现新的方式和模式。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国家期间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与李克强总理出席第1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提出的续写“海上丝绸之路”,构成了整个西部战略的两个方面。首先,要推进中国与中亚、南亚相互依存并制约的关系。在中亚,中国主要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是俄罗斯;在南亚,最大的地缘政治竞争对手是印度。处理好与这两大竞争对手的关系是成功推进“丝绸之路”战略的重要基础,而提高中国中南亚政策透明度将是扩大中国与中亚、南亚经济合作的重要推动力。其次,加强与印度之间的互信。中印之间的历史恩怨导致的互不信任可以通过中国对印政策的改变而有所改善。王毅外长提出的支持印度进一步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为改善中印关系所作出的巨大推动,会促使印度支持中国加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推进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的拓展。再次,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使其更好发挥中国与中亚、南亚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尽管巴基斯坦政局不稳是中国对巴投资与合作的挑战,但中巴之间的政治关系密切,经济上已进入到实质的合作阶段。中巴公路和铁路的建设,乃至油气管线的连接不仅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最后,统筹国内国际资源,提高软实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在具体设计上还缺乏更具影响力的措施。因此,应该统筹国内、国际资源,在发展经济、共同繁荣之外,提高我国软实力所带来的影响力。 总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会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这项战略有助于缓和中国在周边问题上所面临的安全和政治压力,但也许不会立竿见影,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而经济上的适当让步是我们推出周边经济外交战略的重要策略。 2.多边合作:区域经济合作新态势 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中,无论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大国,还是中亚、东盟等中小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多边合作。对于美国参与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复旦大学宋国友教授指出,美国的目标是确保市场进入和经济融合,并仍然力求积极主导区域合作规则的制定与执行,确保美元在该地区的控制力,其通过贸易、再工业化、自贸区、金融、能源等政策积极参与亚太各国经济合作。对于俄罗斯的多方合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李立凡副研究员指出,俄罗斯不仅推出吸引中、日、韩资金的远东开发战略,还密切关注北极态势,提出北极战略和海洋战略,以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战略挤压。对于日本推进TPP谈判的动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蔡亮副研究员指出,这在安全上可强化日美同盟,实现共同对华,建立由日美共同主导的亚太新秩序的路径;经济上则可推动日本有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出口,倒逼国内的农业出口调整,使日本在未来的中日韩自贸区中处于主导地位。 对于建立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所面临的挑战,首先表现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对建立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的消极影响方面。宋国友教授认为,美国主导的TPP谈判,对东亚经济整合带来消极影响,使东亚本来就存在的陆上和海上两个经济区差异更加明显。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带来各国之间联系与合作增多的同时,也带来了变数和挑战。华东师范大学王海燕副教授认为,中亚国家的区域碎片化和一体化拉锯战,使区域内各国的合作面临变数和挑战,这表现在: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推动缓慢,中亚成员间的贸易增长额有限,从局部到整体建成自贸区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区域内海关检验检疫、交通运输等功能领域的合作便利化进程滞后于贸易发展。此外,随着投资领域中俄两国对中亚国家单项投资的加大,中亚还面临着重构区域内产业分工体系的挑战。 3.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亚太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也越来越重要。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吴其胜博士认为,由于中国与东盟的自贸协定面临挑战,双方的制度红利正在减弱,因此升级自贸协定,特别是打造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升级版显得至关重要。其重点在于升级投资与服务两个领域,推动市场的资本流动和市场自由化。同时,对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等方面的规则也进行升级优化,并强化服务领域相关的配套措施,从而确保投资的安全性,推进双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王海燕副教授指出,中国目前与中亚合作的有利条件是中亚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应重点关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扩大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同时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放性和相容性,使其与中亚各国的战略相关联,成为国际规则的倡导和制定者,而不只是追随者。 中国在区域合作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宋国友教授指出,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目标是弧形目标,通过加强与印度的合作以及对TPP的主导,试图把中国架空。这就要求中国必须迎难而上,化压力为动力,积极推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打破美国主导的价值链。吴其胜博士则认为,中国在对外贸易开放和经济合作时应该进行反思,不能一提到美国的亚太战略就本能地认为其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更不能非要面临外部压力时才作出被动反应,而是要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避免受害者心理和惰性,制定出清晰的战略。 4.从地缘经济角度推进中国周边经济外交战略 关于中国新的周边经济外交战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张屹峰博士认为,中国的周边外交战略要照顾到周边国家利益,并调整以发展贸易作为与他国经济合作主要手段的战略,通过机制体系创新,实现中国经济外交战略改变与转型。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机制变动可以倒逼我国内部的战略调整。全球经济产业链和价值链地位的变化为中国内部的产业升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要求中国关注到周边国家的利益,实现内外平衡。因此,调整对外经济合作战略,就是要通过加强国内市场来摆脱对外部市场的依赖,并形成新的合作战略。中国要从世界工厂转为世界市场,扩大进口,吸收周边国家产品,根据周边国家的特色形成新的地缘经济体系。
上一篇:试探战后美国的亚太战略重心由大陆向岛国的转
下一篇:没有了